简体中文

    从《大闹天宫》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银幕变迁史

    2019-09-09

    上映两周半时间,《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计票房已经轻松超过36亿,并有望突破40亿大关,影片不仅持续刷新国产电影、国产动画电影的多项票房纪录,截止上映第三周周末,《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连续17天实现单日票房破亿的纪录,一次次突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的天花板,而《哪吒》的走红,不仅意味着国产动画的一次起飞,也是中国电影人对传统神话IP和哪吒形象的一次成功“改造”,回首过去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其实也不乏深入人心的形象,从《哪吒闹海》到《封神演义》,再到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接下来笔者将为大家梳理半个多世纪以来哪吒形象的演进历程。

     

     

    从《大闹天宫》到《哪吒闹海》,哪吒的动画首秀

     

    作为神话人物,最早的哪吒形象实际上源于佛教,而目前大多数观众所熟知的哪吒来自于道教记载,在道教中,哪吒的父亲是托塔李天王,同时哪吒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将领之一,民间一般尊称哪吒为太子爷、三太子,是百姓崇敬的神灵,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正因如此,哪吒的形象出现在了很多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其中尤以明代的小说最为著名,《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多部文学作品中都曾出现了哪吒的形象。

     

     

    哪吒形象第一次由文学小说走上银幕,是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的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中,这部诞生于1961年的动画,让哪吒首次出现于大银幕上,创作《大闹天宫》的万氏兄弟从传统年画中汲取灵感,将哪吒塑造成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形象,同时又参考了京剧中代表奸邪角色的“白脸”,让哪吒的形象跃然纸上。只不过,在这部手绘风动画里,哪吒并不是主角,而是作为孙悟空的“对手”出现,虽然戏份不多,但这一版的哪吒还是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大闹天宫》后,同样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哪吒闹海》于1979年面世,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同时也是哪吒首次担当主角亮相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的哪吒,手持乾坤圈、脚踏风火轮、身穿红肚兜,这一经典形象不仅构成了大多数观众对于哪吒的最初印象,也影响了其后无数影视作品,与此同时,外形主色调为红色的哪吒,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紧密相连,能够更好地使观众对这一人物产生共情,从各方面来看,《哪吒闹海》都堪称是中国动画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除了外形上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故事上,《哪吒闹海》也首次将哪吒塑造成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人物形象,影片中,哪吒为救回无辜的孩子亲手杀掉敖丙,得知此讯的四海龙王以陈塘关百姓为要挟,逼迫李靖处死哪吒,而为了保护百姓性命,哪吒当着父亲的面自刎……

     

    《哪吒闹海》中的哪吒,不仅性格坚韧,同时也是一个为顾全大局甘愿牺牲自我的人,为了不让父亲难堪,同时也为了让百姓不受龙王之害,他为自己杀死敖丙的后果负责,毅然决然选择赴死,哪吒不再是不通人情的神怪形象,其作为“人”的一面被放大,也让观众对角色产生更强的情感。

     

     

    《西游记》和《封神榜》里的真人版哪吒

     

    《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让哪吒成为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但对于熟悉并喜爱文学原著的观众来讲,大家对哪吒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论成书时间,《西游记》在前,《封神演义》在后,而与《大闹天宫》里的哪吒一样,《西游记》中的哪吒也只是一个出场时间不多的配角,对于这一角色的来龙去脉并没有详细交代,而《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则有着完整的剧情主线,是整部作品的主角之一。

     

    根据《西游记》的记载,哪吒形象的设定与《封神演义》基本一致:因犯下大闹龙宫、捉杀神龙和烧死石矶娘娘等罪行,最终选择自尽,以免连累父亲,最后又以莲花化身,恢复了生命,只不过,与《封神演义》原著中的记述不同,在《西游记》中帮助哪吒化身的并不是太乙真人,而是如来佛祖。

     

     

    在最著名的86版《西游记》中,哪吒以天兵天将的身份与其父亲李靖同时出现,这是哪吒首次亮相于中国大陆的真人影视作品中,而哪吒首次亮相的任务,便是捉拿“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在玉帝的命令下,哪吒与托塔李天王一同前去花果山讨伐自封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在这之后,哪吒又多次出现在孙悟空师徒四人的取经路上,为其解除磨难,在这版《西游记》中,哪吒分别由两人出演,但形象一致,在与孙悟空的大战中,哪吒手持乾坤圈,脚踩风火轮,扎着丸子头,虽然最终败给孙悟空,但仍被认为是最经典的哪吒形象之一。

     

     

    与《西游记》中的配角形象不同,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是故事主角之一,有着完整的剧情,同时哪吒脚踩风火轮、手持混天绫的经典形象也都出自于《封神演义》, 在这一基础上,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三地创作了多部以《封神演义》小说为蓝本改编的影视作品,其中最早的一部为1974年港台地区发行的《哪吒》,影片取材自小说《封神演义》,由知名武侠片导演张彻操刀,傅声主演,最近的一部诞生于今年,是由王丽坤、罗晋等主演的《封神演义》。

     

     

    不过,《封神榜》中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哪吒形象当属陈浩民塑造的形象,这部由香港无线电视台制作的《封神榜》,在2001年首播后又分别于2002年、2004年、2012年、2015年在翡翠台重播,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而这一版中陈浩民所饰演的哪吒,也是内地观众印象最深的荧屏形象之一。

     

     

    在2001年版《封神榜》中,虽然继承了原著中削骨还父削肉换母的故事情节,但哪吒形象仍被认为是历来众多《封神演义》改编的电视剧中改动最大的一次,剧中加入了大量的喜剧、动作等娱乐元素,甚至把《西游记》中红孩儿的兵器“火尖枪”也给了哪吒,同时陈浩民也因形象太过英俊而被观众诟病为“抢了哪吒的风头”。

     

     

    《哪吒之魔童降世》:史上最反叛的哪吒形象

     

    经历了《哪吒闹海》《封神榜》等多部脍炙人口的动画、真人电影后,观众对哪吒形象已经有一个固定的认知,坚韧、反叛、桀骜不驯是长久以来观众为哪吒打上的性格标签,观众乐于看到哪吒脚踩风火轮降妖除魔时的威风凛凛,也感叹于哪吒削骨还父削肉换母时的悲怆,而在这一系列观众熟稔于心的情节中,要想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颠覆性的哪吒形象,难度可想而知,但是,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诞生和持续走红,却再次刷新了观众对这一神话形象的固有认知。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一支预告片刚刚出炉时,就有网友惊呼其为“史上最丑哪吒“,可以说,仅从外形上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对哪吒这一家喻户晓的神话形象改动最大的一次,其不再是《哪吒闹海》里的萌童形象,也没有了《封神榜》中的英俊帅气,黑眼圈与”烟熏妆“让不少观众大跌眼镜,而生气时露出的锋利牙齿则让哪吒凶相尽显,在凶悍的外貌之下,哪吒还会哼唱着小曲”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可以说,以往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形象浑然不见,却而代之的是一个近乎于“街头霸王”的魔童。

     

     

    除了形象上的彻底颠覆外,与过去的影视作品相比,《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几乎抛弃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情节、人物设定,而只沿用了背景地(陈塘关)和些许角色(李靖、敖丙等)。

     

    对父权的反抗一直都是“哪吒”作品中的不变元素,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与父亲李靖之间并没有过于激烈的矛盾冲突,父子之间关系的演变,更像是一次和解的历程,过去作品中自刎、削骨的情节全然不见,留给观众更多的却是泪水与感动。

     

     

    尽管与父亲的关系经过了大幅度改编,但与片方所打出的宣传标语一样,《哪吒之魔童降世》仍然塑造了一个“史上最叛逆哪吒”,但是,哪吒的叛逆是建立在身边人的误解之上,他并非十恶不赦,相反,哪吒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感在遇到敖丙后很快对其推心置腹并成为好友这一情节上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同时,结尾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哪吒也会义无反顾迎难而上,不服输、不认命的性格,也是对于同处“哪吒宇宙”中的《哪吒闹海》最好的继承。

     

     

    回顾过去的影视作品,虽然哪吒的形象经历了一次次变迁,但哪吒身上所代表的叛逆和反抗精神却始终没有改变过,在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尽管从形象上看哪吒全然成了一个涂着烟熏妆、吊儿郎当屡教不改的顽劣魔童,但哪吒身上所体现出的坚韧、无畏和孝义精神仍然足以让观众动容,这个高喊着要“逆天改命”的魔童,不仅高歌猛进创下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更重要的,凭借着惊艳的画风、成功的形象塑造和对中国元素的出色运用,《哪吒之魔童降世》也让国产动画看到了前进的曙光。

     

    — THE END —

     

    作者 | 迈克李

    编辑 | 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