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另一个自己”——英国综艺玩起“撞脸”梗

    2017-04-10

    2月27日,马云参观四川三星堆博物馆,不巧撞脸镇馆之宝——青铜人像,被馆长打趣说:“你也算是回家了”。一时间,马云再次因撞脸成为话题人物。其实一直以来,撞脸新闻总是能吸引看客的眼球,毕竟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跨越时空的界限,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总是能给人带来神奇的感受。

    面对谜之相似的脸,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英国与我们有着同样浓厚的兴趣。前不久,英国E4频道就相继播出了两档关于“撞脸”的综艺节目,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兴趣。

     

    《克隆游戏》:一下子给你八个 “梦中情人”是什么感受?

     

    就在马云撞脸青铜人像当天,英国播出了一档全新的相亲节目,名为《克隆游戏》,是由Youngest Media制作公司制作的一档季播相亲节目,每季20期。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国外各大评论网站纷纷发文评论,称它是“史上最诡异”的相亲节目。那么这档节目究竟诡异在哪里呢?

    节目每周将有一位单身嘉宾来到节目中寻找真爱。Ta将首先描述自己梦中情人的样子,请电脑专家设计其3D形象。之后节目组将根据该形象找到8个一模一样的人,送到嘉宾面前。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嘉宾每天自行选择不同的约会方式和考验任务,找到自己真正中意的对象。每天,Ta还要决定淘汰一或两人,最后从最终留下的三个人中选出自己的真命天子,共赴最终的约会。

     

    参与节目的嘉宾中有人想要超长美腿,非要电脑专家把腿拉到两米长才罢休。

    有人要求另一半身上要有性感的“爱的把手”。

    当然也有口味独特的人会喜欢略微丰满下垂的臀部。

    在首期节目中,24岁的单身女孩Charlotte喜欢的男生类型是“混血、穿衣风格古怪······”。之后电脑专家按照她的要求,从头到脚的调整模型细节:肤色更深一些、臀部更翘、手掌更大、面部轮廓要有棱角······最终Charlotte为自己设计的理想型是这样的一个3D形象,还会动会眨眼。

     

    接下来,节目组便以这个形象在全国各地打出巨幅寻人启事,寻找形象相符的人。

    从报名参加的人中,节目组筛选出最接近嘉宾要求的8位,进行统一着装打扮后,静静等待嘉宾的到来。嘉宾一推开门,就会看到梦幻般的一幕——8个一模一样的理想异性同时出现在眼前,并向自己大献殷勤!

    “我是在做梦吗?这么多我喜欢的男孩子哎!”Charlotte看到他们后激动的合不拢嘴。

    在互相问好,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接下来的一周他们会在一栋别墅内同吃同住。

    8个一模一样的人坐在一起做游戏的景象已经有些诡异了。

    Charlotte带着8个人一起出街更是拉风至极,路边看到的人无不是懵一脸的状态。

    初次见面之后,主人公与“克隆人”们开始正式的约会。

    例如第一个环节是男女双方在咖啡厅三分钟的自我介绍,目的是让主人公和观众能够找到个人差异性。

    在这一环节中,每个人的展示流程是相同的,先是一段VCR采访小片讲述自己的策略,如何给Charlotte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开始自我介绍和简单互动。3分钟结束后,Charlotte将做出相应评价。在这一环节中,可以看出各位克隆人的兴趣爱好多种多样,有的喜欢做饭、有的喜欢讲笑话。职业也大相径庭,有足球运动员、零售管理者、也有社会工作者等等。例如下面两张图中,一个是爱做饭的暖男,一个是急于有肢体接触的“老司机”,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但是再看回过头看两人的画面截图,等等,这真的不是同一个人的两个表情吗?这真是一个对脸盲症观众不友好的节目啊。

    一天的相处结束后,Charlotte将淘汰一名克隆人。她表示“自己亲手创造的又要亲手淘汰掉,真是让人心碎”。

    可以看出,在节目的核心模式点中,既有高度逼真又看上去有些不正常的3D形象;又有8位被称为“克隆人”的男士,当他们齐刷刷出现在眼前时,会让观众感觉“是不是穿越了?”;到了后期,女主人公以“造物者”自居,8位克隆人毫无理由的争相献殷勤,更是将其打造成了“女独裁者”的形象。以上几点相结合,大概就是评论员纷纷称其为“最黑暗的反乌托邦式的噩梦”、“《黑镜》的剧情照进现实”等等的主要原因。

    从首期节目来看,也许是众克隆人“千人一面”的特性让人难以加以区分,因此第一期节目用了大量的笔墨对各人进行介绍,其结果是约会流程显得拖沓,约会游戏也较为老套乏味,这多少在节目播出后对口碑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但是从节目预告中可以看到,在下一期节目中为了考验克隆人们是否温柔,Charlotte带着众人去了农场,给牲畜喂食,清理粪便。

    还会有人在节目中使出杀手锏,大秀身材。

    结束初步的人物介绍阶段之后,游戏节奏和新意在第二期有了明显的提高,克隆男们与女嘉宾的情感走向还是很令人期待的。

     

    《最相似的陌生人》: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另一个自己”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认错人或被人认错的经历,有时不禁会好奇:“为什么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会长这么像呢?”去年12月7日,英国推出了一期特别节目,结合科学与社会实验去寻找世界上《最相似的陌生人》。

    节目由研究多胞胎领域的几位顶尖专家发起。他们发现借助社交媒体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找到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竟有如此多“撞脸”的陌生人。为什么毫无血缘关系的他们会如此相似?陌生人的相似度究竟能有多高?相比“注定”撞脸的双胞胎,这显然要更有趣的多,于是几位专家转而研究无血缘关系的假“双胞胎”们。

     

    专家们召集了7对“假双胞胎”从世界各赶赴伦敦。

    这些人相识的故事五花八门。例如,Don和David分别住在苏格兰和柏林,因为长相相似在FACEBOOK结缘。深入接触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两人都从事夜店运营工作,同样热爱时尚——不仅“撞脸”,还“撞工作”、“撞爱好”。他们也因此成为了很好的网友。

    更加神奇的是,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几对“双胞胎”都展现出了惊人的相似。例如,Neil和John这一组中,Neil原本是一名教师,退休后随女儿搬到了一个小镇居住。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那里,却发现走在街上时总有人熟络的和他打招呼。他原本以为是小镇太过热情,后来才发现自己与当地老居民John严重撞脸。巧的是,John也是一位退休教师。

    还有同为脱口秀主持人的Kobi Balulu和Rob Winston,两人因为被粉丝认错而相识。而Billy和Billy虽然相隔万里,一个来自英国,一个来自美国,但他们不仅名字相同,还都从事建筑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因机缘巧合而意外结缘的“双胞胎”之外,还有很多人是通过英国一家叫做“Twin Strangers”的网站结识对方的。这家网站的主要功能就是帮人“撞脸”,只要上传照片,网站就会自动匹配相似的面孔,并提供联系方式。

    在节目中,专家们通过对每对“双胞胎”进行多角度的重重测验,来判定其相似度。外貌的对比包括2D照片对比、3D轮廓模型对比和肉眼鉴定。此外还有对两人性格、爱好、职业、个人经历、穿衣打扮等的相似性评定。专家们还收集了每个人的唾液,进行DNA鉴定,找到两人基因的遗传来源,以此得知他们的相似性究竟是巧合还是遗传使然。最终,节目组选出相似度最高的一对双胞胎,授予他们“最相似的陌生人”的称号。

    他们首先拍摄正面和侧面多个角度的照片,对两人的面部进行平面对比。面部的细节部分,例如虹膜的颜色,也会通过被细致的拍摄下来。

    专家在每个人的面部设置了154个基准点,用以衡量两人面部的相似度。之后分别对眼睛、鼻子、嘴巴等进行拆解对照。电脑会为每一部分器官计算出相似度百分比,还会对整体面容相似度的打分。自然状态下的同卵双胞胎的相似度为90.95%以上,而两个陌生人如果超过60%,已经可以判定为“十分相似”了。

    之后专家们利用尖端的3D技术,为每位选手拍摄正面、左面和右面各两张照片,再进行人脸3D建模。3D模型上可以设置20000个基准点,专家们也就得以对面部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对比。

    经过3D模型的对比,很多原本用肉眼看上去相似的地方都被严谨的数据打破了。例如Ambrosia和Fiorella的鼻子在2D画面中的相似度达到了89%,但两人在3D模型中的相似度却只有7%。

    经过2D和3D对比之后,7对“双胞胎”还会经受100位评审的肉眼检测,因为人类的眼睛对动作习惯、面部表情、个性特征等方面具有更加敏锐的感知力。100位评审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年龄也各不相同。他们首先观察每一组的照片,做出判断之后,再观察真人的面孔,之后在表格上勾选1-10分的选项,认为相似度越高则打分越高。

    所有数据收集完毕后,专家会为每组人计算出综合分。最终结果是,Neil和John以最高分获得了“最相似的陌生人”的称号。他们的DNA分析结果如何呢?事实证明他们的遗传起源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这也是他们长相如此相似的真正原因。

    但是也有纯粹巧合造成的结果。例如David和Darren在3D模型对比中获得最高分,但他们的基因却没有任何相似性。

    两档“撞脸”类节目虽然大相径庭,但都利用了人们对相似面孔的强烈兴趣。英国之所以会产生这样一波“撞脸”热,一方面可能是近几年科学娱乐节目的热潮带动了人们对与自身相关的科学的关注,但更重要的是以长相的相似为切入点,将两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联系在一起,同时对比两人的人生,引出其背后的故事,给观众带来一种仿佛冥冥中注定的神奇感受。这或许才是节目吸引观众的真正原因。